江西充電樁趨勢下的三大發力方向
具體落實到充電樁行業,就是要建設符合“新基建”的下一代的充電樁,筆者分析,主要有三個行業發力點:
1. 要投資更加快速和便捷的新一代充電技術。
以提升充電服務體驗、充電服務質量為特征的充電技術是新一代充電技術的主流趨勢。
在前一輪充電樁投資高峰下,企業跑馬圈地低效擴張,建設充電功率較低。例如,近年來,直流快充經成為了未來充電基礎設施的發展趨勢,可大幅破解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時間過長等問題,但受制于購置成本高,新增的充電樁仍然以交流樁為主,截止到2019年末,全國新建的公共充電樁,直流樁占比僅在42%。從實際充電功率看,美國特斯拉超級充電標準(Tesla)高可實現功率250kW,國內充電樁功率相對較低,額定功率在120kW以下,而車主可驗證實現的充電功率更低,普遍在90kW以下。
因此,“新基建”項目下,企業投資公共充電樁,要緊跟大功率充電的發展趨勢,電網公司、充電設備企業、車企、電池等企業開發大功率充電技術和產品,加快推動電動汽車大功率充電技術的推廣。
2. 要投資新的智能充電技術。
江西鼎茂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設智能充電網絡,將物聯網、大數據、5G通訊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加快,應用到充電樁領域,將大幅提升充電樁的利用效率。
同時,將智能充電樁開始應用到道路交通、城市管理等領域,智能充電網絡建設與城市交通設施、電網設施可相互結合,充電樁可在智慧交通、智慧城市都能發揮更加重要作用。
從各地基建看,地方政府的智慧城市建設資金充足,建設規模較為龐大,以充電樁為載體,光電通信企業均可開發多媒體充電樁、移動充電樁、智慧路燈式充電樁等智能充電設備。比如筆者調研過的海威科技,開發產品“智慧路燈”,以充電樁為載體,集成了wifi互聯網技術、物聯網等技術。
因此,在“新基建”項目下,將充電樁建設成為智慧城市的新終端,實現無縫接入物聯網與智慧城市,采用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,搭載監控、報警、資訊、大數據等智能硬件提供接入系統支持。
3. 要投資新能源充電技術。
建設節能電網,利用電動汽車波谷錯峰充電技術、充放電雙向互動技術等,將電動汽車充電納入到電力需求側管理,將充電樁建設成為電力用戶和電網之間實時信息交流的平臺,實現電動汽車參與電力運行削峰填谷、就地消納光伏/風電等新能源電力,提高電網效率,推動能源行業高效低碳發展。
車電互聯技術(V2G)已經落地,所謂V2G,即電動汽車入網技術(V2G),在電動汽車和蓄電設備裝置智能傳感設備,實時檢測用電量及用電功率,并能夠通過控制器控制電力的通斷,在電網負荷過高時,由電動汽車饋電,而電網負荷低時,車輛又可以儲備過剩的發電量,從而實現電網和電動汽車的能量雙向交換。
在4月15日,國家電網在華北地區將V2G充電樁正式納入電力調峰,僅京津唐電網供區內約有40萬輛電動汽車,若通過V2G方式實現有序車網互動,可提供180萬千瓦可移動的優質調節資源。車電互聯技術有著廣泛的應用空間,是“新基建”下充電樁行業的發展趨勢。國家電網已經在政策層面放手,從技術層面也較為成熟,筆者先后調研了青島特來電的新能源汽車儲能充電系統、北京福威斯的光伏儲能充電系統。但對于具體企業來講,如何開發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,能夠調動車主參與到車電互聯項目中,是該技術的行業應用痛點。
在車電互聯的具體項目中,有兩類項目比較成熟,一類,電動汽車儲能充電項目。借鑒美國等發達國家電力需求側響應項目的建設經驗,支持充電設施運營商參與大用戶直接交易,由電網、汽車廠商、充電智能技術公司合作開展充電需求響應的項目和商業模式試點,利用電動汽車入網技術(V2G),將電動汽車作為分布式儲能單元,以充放電形式參與電網調控,可在用電高峰由電動汽車反向饋電,實現削峰填谷、電力調頻、平抑可再生能源電力波動、為電網提供無功支撐等儲能功能。另一類,光伏儲能充電示范項目。深入推進工信部的智能光伏示范企業及示范項目工作,總結“風力/光伏-儲能-充電”的多種能源互補微電網示范項目,開發智能電樁,推進新能源汽車消化和使用光伏、風能、水能等綠色能源。
總之,充電樁行業又將迎來新一波的巨量投資,但“新基建”絕不是簡單的規模擴張,而是要建設屬于下一代的更便捷、更智能、更節能的充電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