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能源整車產銷“火爆”,充電設施領域的表現也很是活躍。充電樁領域,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又一重要戰場。敏銳的資本蜂擁而至,線下“搶地盤”建充電樁,線上則是各種充電APP,目前下游充電樁運營的提前火熱,直接拉動了上游的設備制造,在短時間內就已經達到白熱化。
然而,江西鼎茂新能源有限公司有句話說得好,提前一步是勇士,提前兩步是壯士,提前三步可能成烈士。充電樁看似繁榮的背后,存在著非常多的問題:
1、車與樁發展不協調。
很多車主覺得充電不方便,找不到近的充電樁。然而同時,很多建成的充電樁卻沒有車子來充電,大量閑置,這個情況在高速服務區的充電站尤為明顯。這個很大原因是充電樁建設的無序造成的,市場糾偏需要時間與成本,此時政府的引導顯得非常重要。
2、兼容性問題。
充電樁本身并沒有很高的技術含量,也正因為如此,有實力的企業展開了一輪博弈,都企圖用自己的影響力來成為主導者,政府作為利益的參與者之一并沒有及時的出手,直到2015年年底,新的充電設施國標才出臺。而此時,很多充電樁已經建設完畢,更多充電樁產品已經在生產線上,老的樁和車,兼容性是存在問題的,這些都造成了很大的資源浪費和潛在的矛盾。
3、電網負荷
對整個電網來說,目前充電樁用電量所占比重是非常微小的,然而隨著行業快速發展,電網也會面臨壓力。尤其從局部來說,很多老的物業和用電區域,變壓器的富余容量并沒有那么多,在建設充電樁的時候就需要額外投入,增加變壓器的富余容量,這會增加管理的難度和利益各方的調和。
4、充電樁運營全線虧損。
目前大部分的充電樁運營商肯定是虧損的,這來自盈利模式的不確定。前文已經說過,運營充電站,目前的盈利來源主要是四個:電力差價,服務費,補貼,增值服務。電力行業是涉及壟斷的敏感領域,電力差價有多少,完全在電網手里,可以有可以沒有,即使有也少到可以忽略不計。服務費一般在1-2元一度電,但這個也受到監管,并且這個名目比較被用戶排斥。地方補貼成了影響一個充電站盈利狀況主要因素,目前具體的補貼政策千呼萬喚還未現身。另一個重要因素是高昂的地價,地價每個地方差別很大。充電樁的運營暫時算不出來準確的數據,但可以確定的是目前大部分是虧損的。
5、充電時間長
直流快充80%的電量大約需要20-30分鐘,具體時間根據不同汽車電池容量和匹配度等具體情況各有不同,這是加油時間的十倍以上。等待時間過長如果在技術上無法突破,會讓相當部分的消費者無法接受電動汽車,成為制約整個電動汽車產業鏈的瓶頸。但是反過來,這也可以轉化成充電樁運營的商機。國外已經有了一些結合商圈建樁與商業共贏的范例,值得國內運營商借鑒和學習。
6、行業內的壁壘
運營商各自為戰,建立屬于自己的結算系統,對商家來說圈地無可厚非,但對車主來說這樣十分不便,因為運營商太多,各自的充電樁數量有限,只找一家運營商無法滿足日常充電需求,為此可能要辦理不止一張繳費卡。同時,筆者發現和充電樁有關的智能手機APP已經超過100款之多。APP尋找定位十分方便,但不同的軟件使用體驗各不相同,大的問題還是行業壁壘,幾乎所有大的商家都是只提供自家充電樁的相關搜索定位服務,事實上目前僅靠同一家運營商很難滿足消費者的全面需求。根據商業運行的規律,行業的洗牌將在所難免,未來必然會淘汰大部分,留下資金實力強,規模大,服務優質的商家。目前來看,真正燒得起錢的只有國家電網和有決心投入資源的上市公司,中小企業很可能熬不到春暖花開的那一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