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拓展5G應用、建設充電樁、推廣新能源汽車……”今年“兩會”的報告中,不像以往有那么多關于汽車未來發展的描述,但《政府工作報告》首次明確將充電樁列入“新基建”范圍。伴隨著“新基建”投資方向的確定,充電樁又一次站在了風口上。
“充電基礎設施不足,影響新能源汽車快速推進速度?!敝须娐摌藴驶芾碇行闹魅?、中電聯電動汽車與儲能分會副會長劉永東認為,5G、充電樁等正是我國智能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,足以看出政府支持汽車產業的力度和決心。
江西鼎茂新能源有限公司布局新基建 充電樁首當其沖
2020年《政府工作報告》中提到要擴大有效投資,中央將在預算內投資安排6000億元,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又調結構增后勁的“兩新一重”建設,其中一新的“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”中,明確包括“建設充電樁,推廣新能源汽車”。
伴隨著“新基建”投資方向的確定,這讓“過氣明星”充電樁再次成了“網紅”,又一次站在了風口上。
不過,與十年前傳統充電樁建設不同,“新基建”即“新型基礎設施建設”,側重于科技驅動基礎設施建設,推動傳統產業向網絡、數字、智能化發展。星星充電相關負責人認為,“此次新基建賦予充電樁‘新’的含義,未來的充電樁將進化成互聯互通的充電網”。專業人士也強調,新能源充電樁不是“傳統”基建,而是“融合基礎設施”所囊括的“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和智慧能源基礎設施”的重要一環。
據了解,從2009年就開始興起的充電樁,在歷經了十年的發展之后,截至2019年我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已達128.7萬臺,全國充電運營企業所運營充電樁的數量超過1萬臺的有8家,占總量的88.9%,記者了解到,目前充電樁在硬件上基本實現了互通互用,但上述充電樁的打通數據共享仍未實現。
此番布局新基建,賦予智能概念,給充電樁產業帶來的拉動作用不止于規模的擴大,而是“玩法”的日新月異,硬件的投入將成為過去時,被注入平臺化和數據化,智能化將成為未來投資充電樁的新階段。